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是中国教育部下属事业单位,为非政府机构。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汉考国际)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考试服务公司,承担国家汉办所有考试项目的研发和运营。
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 (第二十期)成功举办

为做好《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工作,助力国际中文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中文联盟、汉考国际、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于2025年3月29日-30日,通过在线研讨的方式,成功举办了《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二十期)暨第四届国际中文课堂教学实录与专题研讨会!

本次会议围绕“国际中文课堂教学实录与专题研讨”开展,邀请多位界内专家和短视频授课教师对“国际中文课堂教学短视频大赛”的真实课堂教学视频资源进行深度剖析,探讨了多元教学对象和学习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学模式、方法与设计,包括AI赋能国际中文课堂。会议共吸引来自全球五大洲的39个国家的600多名中文教师热情参与,老师们互动热情高涨,会场气氛热烈!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会议共邀请8位短视频授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自我剖析,他们分别是,泰国尖竹汶府第五世皇中学游三奇老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韩冰霜老师、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奇男喜老师、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温婷婷老师玛丽娜老师、法国克莱蒙费朗圣女贞德中学刘琳老师、重庆邮电大学范媛媛老师及华中师范大学陆野老师。同时,会议邀请到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辛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刘影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兼任讲师陈亚凤博士及暨南大学熊玉珍副教授作为点评专家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剖析与点评,为参会老师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游三奇老师分享了她在泰国担任中文听说课教师期间的教学实践。面对学生中文表达能力弱、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她主动调研学生背景,结合本地“水果与珠宝”特色,设计出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中文+商务”教学主题,创造性地将电商直播带入课堂。她强调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形式服务内容,提出“知难行易”的理念,并从分层教学、互动设计、文化融合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为国际中文教学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韩冰霜老师深入分享了面对初级水平的国际学生,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最佳匹配。她将“形容词+的”“代词+的”等语言点与中国饮食文化有机融合,设计出美食地图、导游推荐、买奶茶等贴近生活的任务型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理解。她还关注文化差异,提出在面对阿拉伯国家学生时如何尊重宗教禁忌、调整教学内容。韩老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展望未来通过AI技术进一步优化教学。

 

针对“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最佳匹配”的主题,辛平教授指出,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实际难点,精准设定学习目标,并以科学的语言知识体系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例句和练习形式,层层推进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两位授课教师的作品分别以“中国味道”和“直播卖榴莲”为主题,结合形容词结构、代词用法和句型扩展,通过任务型教学、多媒体辅助和真实语境创设,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辛平教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语言点的深入剖析,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强化教学逻辑、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和课堂语言的自然度,进一步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践方向。

 

奇男喜老师分享了以“情态补语”为核心的语法教学课堂。该课程面向初级水平的韩国成年学习者,注重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通过图示法、情景法、视频导入等多元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情态补语。奇老师强调“精讲多练”的教学理念,课堂以生活化情境为依托,融合问答、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自信。同时也强调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营造轻松、有趣、互动性强的学习氛围,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温婷婷老师以“在字句”教学片段为例,系统展示了如何通过情境导入、生词卡片、图像辅助与互动操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并实现语言功能的有效输出。温老师强调“精讲多练”理念,结合学生母语特点,注重结构呈现与语用迁移,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掌握句式功能。她也反思了大班授课中互动覆盖度不足、教学资源单一等问题,提出未来将融入AI与文化任务设计,提升语法教学的实效性与学生参与度。

 

影副教授高度评价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母语背景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出跨文化教学意识和差异化教学理念。她指出,在初级阶段语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结构本身,还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不是教学生做语法研究者,而是帮助他们能自然、得体地进行交际”。在此基础上,刘影老师总结出语法教学应遵循“准确性、实用性、针对性与操练性”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提醒教师要避免例句缺乏交际意义、语法术语使用不当等常见问题。她还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与情感,即便语言形式不够完美,也应重视其背后的文化认知与思维能力,倡导建立“有温度”的课堂,实现语言教学与育人的统一。

 

玛丽娜老师从学生视角出发展示了课堂中使用语境创设引导学生自然输出的策略。她通过日历导入、多媒体辅助、朗读练习与信息传递游戏,构建起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闭环,突出了“在活动中推进教学”的理念。玛丽娜老师认为教学互动不仅是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的过程,更应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流动、激发主动表达的过程。并强调了课堂不应拘泥于教案安排,而应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她也坦诚课堂面临如发音难点、游戏难度分层不当等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

 

刘琳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如何融合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与合作学习,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多样的互动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语言技巧,同时提升了跨文化理解与真实交际能力。刘老师还分享了她对真实课堂延伸的探索,如策划中餐馆实地就餐、中文美食博主短视频创作等,以实现“从模拟走向真实,从课堂走向生活”。

 

陈亚凤博士系统地阐述了“互动”的本质与价值。她强调,教师在组织课堂互动时,首先要明确“为什么互动”“为了什么而互动”,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活跃。有效互动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真正服务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陈博士特别提出,教学互动不仅应注重语言产出数量,更应关注语言产出的质量与关联性,即学生所说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是否展现了理解与思维的深入发展。陈博士还呼吁教师提升对互动过程的反思能力,将学生的“沉默”或“答非所问”视为教学信号,而非简单地看作参与度低。她建议教师在课后可以借助课堂回放、同伴互评等方式,分析互动背后的教学动因,不断优化提问策略与互动节奏,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范媛媛老师围绕《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初级读写课》主题,分享了其在初级读写课中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成果。范老师以“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理念,结合母语迁移规律与认知特点,充分利用讯飞星火、豆包AI、GPT、Excel宏等工具,设计出涵盖“图-字-词-句-段”的多层次教学活动,构建了图文生成、语音识别、自动评分等多模态学习路径,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汉字感知与表达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互动频次与教学质量。

 

路野博士以“小雅平台”为例,系统阐述了AI技术如何贯穿“备-教-学-测-评-管”全流程,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课堂生态。通过AI生成教案、智能分析学生朗读与作业表现、构建知识图谱、追踪学习轨迹,实现了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反馈。路博士同时强调文化资源与技术手段的双向融合,鼓励学生产出本地文化短视频,助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熊玉珍副教授对两位授课教师的课堂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评析,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熊老师从技术融合策略、教学设计智慧、“人—机—人”交互生态的构建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解析。她指出,AI赋能课堂应注重工具的多元组合使用,避免技术依赖单一平台;教师应不断提升AI素养,主动参与资源整合与课程创新。针对与会教师普遍关注的工具选择、跨文化教学及隐私伦理等问题,熊教授也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本次继续教育会议为全球中文教师搭建了共享经验与理念碰撞的交流平台。专家们的精彩发言和教师们的热烈讨论精彩纷呈。不仅增进了参与者之间的专业交流和思维碰撞,更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方向!至此,《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二十期)暨第四届国际中文课堂教学实录专题研讨会圆满结束。未来,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在国际中文教育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与创新,共同为推广中文语言与中华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期待下次再见!

版权所有 © 汉考国际 2016 京ICP备16003362号-2
建议使用IE浏览器(8.0以上版本)或Firefox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小智在线客服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仅工作日)服务时间:9:00-11:30 13:30-17:30

E-mail:jszx@chinesetest.cn

服务
热线

010-59307656
仅限工作日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