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介绍 |
考试范围 |
考试结构 |
标准介绍 |
真题示例 |
考试用书 |
考试介绍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考试通过对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个标准能力的考查,评价考生是否具备国际汉语教师能力。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成绩合格者方能报名面试。笔试成绩两年内有效,在有效期内可以报名参加面试;面试成绩合格者可在面试成绩公布后的两年内申请证书,逾期未申请者,成绩失效。
考试范围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范围涵盖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大领域,主要考查应试者的汉语交际能力、语言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应用能力、课堂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中华文化阐释与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及适应能力、用外语进行交际和辅助教学能力、国际汉语教师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掌握。
考试结构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通过后,可参加面试。
1.笔试
笔试全部为客观题,分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三部分,每部分各50题,全卷共150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5分钟(含5分钟考生填涂答题卡时间)。试题前两部分,即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主要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案例源于教学实际,形式多样;第三部分,即综合素质部分,采用情境判断测验的形式,重点考查考生跨文化适应性及交际能力。 |
试卷结构 | 比例 | ||
---|---|---|---|---|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 20% | |||
第二部分 应用能力 | 50% | |||
第三部分 综合素质 | 30% | |||
总计 | 100% |
2.面试
面试是对笔试达到要求的考生进行的考官小组面试。面试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以及用外语进行交际和辅助教学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沟通交际、心理素质、教姿教态等基本职业素养。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准备时间30分钟,考试时间25分钟,包括说课、试讲、问答和外语能力考查。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50分。 |
面试结构 | 时间 | ||
---|---|---|---|---|
第一部分 外语自我介绍 | 2 分钟 | |||
第二部分 说课 | 3 分钟 | |||
第三部分 试讲 | 7 分钟 | |||
第四部分问答 | 中文问答 | 7 分钟 | ||
外语问答 | 6 分钟 | |||
总计 | 25分钟 |
标准介绍
教师应具备符合职业需要的汉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语言分析能力;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和主要教学法。
标准 | 内容描述 |
---|---|
1.1 具备汉语交际能力 |
1.1.1 具有符合职业需要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交际能力
1.1.2 具有提高自身汉语水平的意识和能力
|
1.2 具备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 |
1.2.1 具备汉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
1.2.2 具备基本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分析能力
|
1.3 了解语言学习基本原理 |
1.3.1 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1.3.2 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
1.3.3 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
1.4 熟悉语言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 |
1.4.1 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并具有将其与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1.4.2 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
|
教师应掌握汉语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具备基本的语言对比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
标准 | 内容描述 |
---|---|
2.1 掌握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2.1.1 掌握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
2.1.2 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培养学习者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
2.2 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了解汉外语言主要异同,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
2.2.1 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2.2.2 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2.2.3 具备汉外语言对比的能力
2.2.4 具备分析和处理学习者偏误的能力
|
2.3 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教学的特点、目标、原则与方法,并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
2.3.1 了解汉语技能教学的课型特点、教学目标与基本原则
2.3.2 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2.3.3 能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
2.4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应用于教学 |
2.4.1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及对汉语教学的作用
2.4.2 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
|
教师应熟悉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并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具备选用教材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能设计教学任务并组织课堂活动,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能通过课外活动发展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能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测试与评估。
标准 | 内容描述 |
---|---|
3.1 熟悉汉语教学标准和大纲,并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
3.1.1 熟悉有关的汉语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
3.1.2 能合理设计课程并制订教学计划
3.1.3 能根据教学要求编写教案
|
3.2 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加工和利用教材与其它教学资源 |
3.2.1 熟悉常用的汉语教材
3.2.2 能合理选择、加工和使用汉语教材
3.2.3 能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制作、补充教学材料
|
3.3 能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与活动 |
3.3.1 了解课堂教学任务与活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3.2 具备设计教学任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3.3.3 能合理选用或制作必要的教具
|
3.4 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
3.4.1 了解并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堂管理文化
3.4.2 能创建有利于汉语教学的课堂环境与氛围
3.4.3 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和技巧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
|
3.5能有效地组织课外活动 |
3.5.1 了解课外活动的形式、特点和作用
3.5.2 掌握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3.5.3 能根据学习者特点组织课外活动
|
3.6 了解测试与评估的基本知识,能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测试与评估 |
3.6.1 了解测试与评估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方法
3.6.2 能根据不同教学目的选用或设计合适的测试与评估工具
3.6.3 能对测试与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应用
|
教师应掌握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基本知识,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具有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能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
标准 | 内容描述 |
---|---|
4.1 了解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 |
4.1.1 了解中华文化基本知识、主要特点、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
4.1.2 能通过文化产品、文化习俗说明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交际规约、行为方式
4.1.3 能将文化阐释和传播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
4.1.4 掌握相关中华才艺,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
|
4.2 了解中国基本国情,能客观、准确地介绍中国 |
4.2.1 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4.2.1 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4.2.3 能以适当方式客观、准确地介绍中国
|
4.3具有跨文化意识 |
4.3.1 了解世界主要文化的特点
4.3.2 尊重不同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意识
4.3.3 能自觉比较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
4.4 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
4.1.1 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4.4.2 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能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
4.4.3 能使用任教国语言或英语进行交际和教学
|
教师应具备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能进行教育研究,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参与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努力寻求专业发展机会。
标准 | 内容描述 |
---|---|
5.1 具备教师职业道德 |
5.1.1 认识并理解职业价值,树立并维护职业信誉
5.1.2 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
|
5.2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
5.2.1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
5.2.2 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5.2.3 具有合作精神
|
5.3 具备教育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 |
5.3.1 能进行教育研究,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5.3.2 了解相关学术动态与研究成果,参与学术交流与专业培训,寻求专业发展机会
|
真题示例
1.笔试
笔试试题主要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案例源于教学实际,形式多样。如:
第33-38题
麦 克:你知道中国人喜欢什么数字吗?
爱德华:不知道。
麦 克:(1)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
爱德华:你知道?
麦 克:当然了。世界上的事我知道一半,中国的事我没有不知道的。
爱德华:是吗?
麦 克:你难道没听见大家都叫我什么吗?
爱德华:叫你什么?
麦 克:“中国通”。
爱德华:(2)你才学了三个半月的汉语,怎么就成“中国通”了?
麦 克:这不是说相声吗?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
爱德华:谁说我不懂?相声是笑的艺术,(3)“笑一笑,十年少”嘛。
麦 克:对呀。谁听了我们的相声,谁就会笑起来,谁就会变年轻,今年二十,明年十岁。
爱德华:什么?
麦 克:你不是说“笑一笑,十年少”吗?
爱德华:别开玩笑了。
33.本课学习的重点语法是: | ||||
A.反问句 |
B.疑问代词 |
C.“的”字短语 |
D.结构助词“了” |
|
34.以下哪个句子在结构和语义上与句(1)同属一类? | ||||
A.连警察都敢打 |
C.这么大的苹果连看也没看过 |
|||
B.连老师也回答不上来 |
D.连“你好”“再见”也不会说 |
|||
35.以下哪句话中的“才”与句(2)的“才”意思相同? | ||||
A.他40岁才找到工作 |
C.他才看了两页书就困了 |
|||
B.正因为我不会才问你的 |
D.那儿太冷了,我才不去呢 |
|||
36.句(3)中的“嘛”所隐含的意思是: | ||||
A.表示惊讶 |
C.总结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结论 |
|||
B.表示赞叹 |
D.引出一个大家都普遍认可的理由 |
|||
37.“笑一笑,十年少”中“少”的词性和读音分别是: | ||||
A.动词 shào |
B.动词 shǎo |
C.形容词 shào |
D.形容词 shǎo |
|
38.你认为适合本课的拓展话题是: | ||||
A.关于养生 |
C.关于相声的历史 |
|||
B.关于学习汉语 |
D.关于数字的文化 |
2.面试
面试是对笔试达到要求的考生进行的考官小组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准备时间 20 分钟,考试时间 25 分钟,包括说课、试讲、问答和外语能力考查四个环节。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满分 150 分。如:
考生卷:
教学材料
小王: 大明,中国大使馆在哪儿?
小李: 在亚非学院的西南面。
小王: 大使馆南面是一个大公园,对吧?
小李: 不对。公园在大使馆的北边。
小王: 大使馆外面有没有公共汽车站?
小李: 有。大使馆对面有一个银行,车站就在银行前头。
小王: 有没有地铁站?
小李: 也有。地铁站在大使馆和公园的中间。
小王: 谢谢。我明天想去大使馆,还想去书店。
小李: 大使馆后面就有一个书店。
小王: 里面有中文书吗?
小李: 有。
步骤一、说课(3分钟)
请根据上述教学材料,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化)、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步骤等方面进行说明。
步骤二、试讲(7分钟)
请自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模拟教学场景,进行教学演示。
要求:包括导入、讲解、操练、活动、板书。
步骤三、问答(13分钟)
请回答考官提出的若干问题,问题将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中文问答
1.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2.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二、外语问答
1.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2.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了解更多《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信息,请购买《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和《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解析》。
![]() |
![]() |
![]() |
![]() |
![]() |
![]() |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解析》 |
《教学案例与分析》 | 《跨文化交际》 | 《面试指南》 | 《国际汉语教师经典案例》 |
《考试大纲》和《大纲解析》旨在公布考试介绍、考试范围、考试样卷等,并通过详细解读帮助考生了解、准备考试,同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纲领性指导。 →紧密贴合考试,标准权威。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是严格按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研发的一项国际标准化考试,旨在评价应试者是否具备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考试大纲较全面地呈现了这一考试的真实面貌与整个流程。 与之相配套,汉考国际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大纲进行了全面、准确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国内外广大考生正确领会和把握考试大纲,使其能够有的放矢、优质高效地朝着一名合格国际汉语教师的目标迈进。 →纲领性与实践性并重 《考试大纲》站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提纲挈领地指出了作为一名合格国际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不仅有助于考生备考,更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师将其作为工具书来不断对照反思自身教学工作。 《大纲解析》与《考试大纲》相辅相成,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说明,为《考试大纲》中的相关概念、理论提供了可读性极强的支撑,真正帮助广大考生及教师朋友们实现能力标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开阔的国际视角 《考试大纲》及《大纲解析》中呈现的衡量与评价汉语教学人员教学水平和是否具备作为汉语教师资格的五大标准,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的执着追求,又关照到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国情和文化,从中汲取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引领广大教师从传统单一的汉语知识传授向培养汉语综合运用能力转变。 |
||||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参考用书,本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朱勇副教授担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来源于海内外33位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日志,大小案例合计156个。这些案例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可读性强,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不同层面的教学问题,分为教学环节、教学与管理、汉字教学、语言要素教学、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技能教学、少儿与老年人汉语教学等七个章节。本书为每个案例配有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分析、富有实战性的思考题目,以及中英文扩展阅读书目,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启示与资源。 |
||||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最新出版,本书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来谈跨文化交际,系统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着重阐述了与第二语言教学及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及教学方法,分析了很多与汉语教师相关的真实跨文化交际案例,实用性、针对性强,旨在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能力。其主要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除了阐述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之外,还分析了许多与汉语教师相关的真实跨文化交际案例。另外,每章提供了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建议、思考讨论题、交际性活动和任务、延伸阅读书目等。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修订版)》和《跨文化交际》主要针对笔试的案例导入式特点,重点通过教学案例和跨文化案例进行呈现和探讨,使考生熟悉案例的表达和反思路径,进而提升实际教学能力。 |
||||
以权威标准为纲 《面试指南》以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内容为参考框架,从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汉语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管理及教师综合素质等各个角度,搜集了大量的鲜活教学案例加以分析说明。 案例真实多样 《面试指南》中的案例多是非汉语为母语环境下的跨文化国际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鲜活案例,极具真实性;并且按照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层级选择语料和案例,同时充分考虑到对话体、叙述体、日常对话、商务对话等多种语体的合理分布,尽可能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种语体满足考生对案例和语料的多样化需求。 受众群体广泛 《面试指南》的主要目标是指导考生熟悉题型,掌握面试内容的要点,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引导考生模拟考试方式,提供充分发挥考生综合能力选择正确视角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师和准教师们不断关照自身教学,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掌握教学技能,最终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从容应对各种层次、各种情景下的国际汉语教学。 |
||||
富有针对性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以案例导入为主要考察形式。“案例”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映射,不仅能引发思考还能对教师的行为提供针对性指导。针对不同的案例,教师要仔细分析,根据教学对象的特定背景、特定条件选择恰当的处置方案。 案例典型普遍 《国际汉语教师经典案例详解》中的案例都源自国际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和志愿者,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国际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编写团队在广泛搜集、分类整理来自世界各地多种教学情境下案例的基础上,精挑细选出118个进行深度剖析。 极具参考性 《经典案例详解》既是《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权威参考资料,又是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的各类人员提高专业素养的得力助手;既可以辅导新手入门,又可以帮助有经验的教师对现有教学手段进行反思和提高;既可以用于自修,又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参考用书以及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辅助内容。 |